发布日期:2024-12-14 10:21 点击次数:199
阳西地处南海之滨股牛网配资,全县海域面积56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4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海洋资源。
目前,阳西县已形成“海洋牧场+”八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海洋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阳西深挖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最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全国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积极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奏响了一曲动听的“海洋牧歌”。
近年来,阳西着力写好“海的文章”,注重全产业链开发,做大做强深海网箱养殖、海水种业等相关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海洋牧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阳西将加快完善规划建设,以种业为特色,以养殖业为主导,以配套产业为基础,加快完善形成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总体布局。同时,加快推进海水鱼苗种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渔港,完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强科教产业资源引进与整合,助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赫鹏翀李甜
“发电+养鱼”两不误 “明渔一号”再次成功投苗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可有效解决近岸养殖空间受限、海域污染等瓶颈难题。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作为打造海洋牧场的“利器”,为深远海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了新途径,能够把辽阔的深海变成“粮仓”。
日前,位于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的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与网箱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再次成功投苗,正式开启第二季养殖示范,标志着明阳集团在风渔融合领域从初期探索试验到规模化养殖示范的重大跨越。
据了解,青洲四项目规划装机容量500兆瓦,“明渔一号”于2023年8月完成项目建设,并于当年11月圆满完成第一季养殖收鱼,从而实现了“发电+养鱼”两不误。该装备采用风渔深度融合设计,配置智能化渔业养殖系统,实现智能投喂、智能监控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深远海渔业养殖用电难、看护难、风浪大、成本高等难题,可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明显提升项目整体效益。
在投苗过程中,载着近10万尾鱼苗的活水船缓缓靠近“明渔一号”网箱,作业人员迅速行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投苗工作。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忙碌工作,鱼苗完成投放。鱼苗活力十足地游向深远海新家,数月后它们将长至成品鱼。
据介绍,“明渔一号”此次投苗是继去年首次养殖试验成功的又一次跨越升级,养殖体量、试验鱼种、试验周期均有增长。这些宝贵的试验数据与实践经验,将为摸清风渔融合内在作用机理、探索风渔融合最佳运作模式提供坚实科学依据,为未来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明渔一号”项目技术总工程师任重进介绍,相比第一季,这次投苗的体量更大,是去年的近十倍,试验的鱼种也更多,达到了五种。“有金鲳鱼、金头雕、黑雕、红鳍笛鲷,还有一些黄姑鱼,我们预期今年会取得大概8万-10万斤的收获量,预计会在10月中旬左右收获。”任重进说。
下一步,明阳集团将持续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海洋综合能源立体化开发模式,创新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能源、海洋经济的高效融合发展,助推我国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据示范的效果,该集团将逐步扩大养殖体量。
海产品“淡季不淡” 深海网箱打出“时间差”
虽然目前正值伏季休渔期,但阳西海产品却“淡季不淡”,品种和价格都较为稳定。近年来,阳西县瞄准伏季休渔期间的市场缺口,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产业,让阳西海产品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
作为海洋渔业大县,网箱养殖是阳西海水鱼类养殖的重要方式。为了满足渔港建设需要和保障航道畅通,阳西各渔港内的传统网箱养殖区逐步减少渔排数量,深海网箱养殖规模则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规模化深水网箱养殖基地3个,深水网箱660口,年产量1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稳居全省前列。
在沙扒镇的青洲岛附近海域,海面上的圆形网箱星罗棋布。深海养殖网箱主要由框架系统、网囊、固定系统和配套设施组成,把箱体降到水下限定的深度后,从而实现鱼类死亡率低、鱼产品品质好。有了深海网箱养殖的鱼类及时补位,阳西海鲜市场也保持了质优价稳的总体态势。
“深海网箱养殖的海产品不愁销路,金鲳鱼等海产品的收购价格也比较理想。”一家从事深海网箱养殖的阳西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每投放两个网箱就能捕到一万多斤鱼。深海网箱养殖的鱼类肉质鲜美,除了供应本地之外,阳西渔港周边的加工厂也会大量收购。
据了解,深海网箱养殖的金鲳鱼等海产品,是阳西鱼类加工厂的重要原材料。“一般休渔期没有其他天然的海产品加工,所以我们采购深海网箱养殖的金鲳鱼,加工后再销往北方省份。”沙扒镇某加工厂负责人介绍说。
2022年12月,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获批,并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海洋牧场示范区。根据建设规划,阳西县政府和参与企业将从人工鱼礁建设、深海网箱养殖、贝类底播增殖、鲍鱼沉箱养殖、牡蛎吊养增殖、休闲渔业平台建设和休闲渔业开发等方面,统筹海洋牧场建设。
目前,阳西正在根据相关建设要求,统筹做好海洋牧场规划、岸线修复、海上安全监管等工作,完善码头建设、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依托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提升海洋牧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加强岸海联动,阳西成立了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从陆地、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县现有规模以上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9家,预制菜规模企业近30家,年产量达8万吨,产值超23亿元。
阳西有“种”大产业为海洋牧场注入“芯”力量
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产业的“芯片”,也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阳西依托滨海资源优势,全力扶持发展海水种苗产业,已拥有全国县级最具规模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为海洋牧场注入“芯”力量。
沙扒镇月亮湾是滨海旅游的好去处,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海水种苗繁育。因为当地海水水质好,咸度在18度左右,所以很适合繁育鱼苗,主要品种包括金鲳、黄鳍鲷、珍珠龙趸等20多个。作为阳西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之一,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的海水鱼亲鱼车间就坐落在月亮湾。
“20世纪90年代,阳西不少养殖户开始发展人工孵化种苗,但生产条件和技术不成熟,鱼苗孵化率、经济效益都不高。”作为阳江市海水种业创新发展协会会长,该公司负责人陈朝从事海水种苗行业已近30年,他每天都在面积7200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忙碌着。
为了改变“看天吃饭”的传统产业模式,陈朝在沙扒镇建起鱼苗繁育场,打造从种鱼亲本养殖到鱼苗销售的完整生产链。有了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金源公司很快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从而打破了发展瓶颈。
目前,阳西已成功申报海水种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在儒洞、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一带,以海水种苗为主的农业合作社也逐渐形成规模。合作社依托当地海水条件进行规模化养殖,促进鱼苗生产效益提升,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参与进来,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沙扒镇渡头村是一个以养殖海水鱼苗为主的滨海乡村,也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依靠“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该村鱼苗繁育面积超过2万亩,种类包含斑类、鲷科类、金鲳鱼等,年产值3亿多元,并带动了周边数千人就业。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夯实产业发展人才基础
虽然阳西海水种苗产业起步较早,但在人工孵化种苗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不成熟,导致孵化率和经济效益都不高。陈朝深切地意识到,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向科技要效益。为此,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特意在公司名称里面加上了“科研”两个字。
“我们发展海水种苗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支撑,所以公司积极和高校对接,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陈朝介绍说,通过不断加强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近年来公司相继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等,采取联合研发、优良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技术人才培养等模式,使海水种苗产业有了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水种苗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鱼苗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加大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鱼苗生产技术和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合作,阳西吸引了大批专家和高职称科研人员来到基层一线,借助“外脑”联合开展海水种苗的研发培育和技术攻关,不断繁育出经济效益更好的珍稀海水鱼苗。
“要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就要根据鱼的种类挑选合适的饲料,同时要特别重视水质的调控以及鱼苗疾病的预防……”在沙扒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林李泉为60多名养殖大户分享了自己的鱼苗养殖经验。
作为阳西第二批县管拔尖人才,林李泉是远近闻名的海水鱼苗繁育“土专家”,他创建的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星创天地”,他将鱼苗养殖技术倾囊相授,旨在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为了更好地培育“土专家”,阳西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引进一批“返乡创业人才”、培养一批“本土技术专家”、发展一批“新型农技人员”,为海水种苗产业注入了人才“活水”。目前,阳西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已实现8个镇的全覆盖,并搭建起“县总站+镇分站+服务基地”的特色服务平台。
■一线实践
小轮虫成就大产业
鱼苗“口粮”年产值超亿元
近年来,阳西海水种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鱼苗“口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为此,阳西海水种苗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科技研发,让小小的轮虫成为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大产业。
在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繁育室里,工作人员正在给刚刚开口的鱼苗喂食轮虫,这也是鱼苗吃到的第一份“口粮”。工作人员将轮虫和鱼苗装到烧杯中,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小小的轮虫遍布整个水体,同鱼苗在一起游动着。
据介绍,轮虫是一种浮游生物,因其个头极小,所以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形态。之所以选择轮虫作为鱼苗的“开口料”,是因为海水鱼苗孵出后,幼苗的口径小,消化道尚未完全形成,对饵料的大小、营养和可消化性等都有特别的要求。轮虫蛋白质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所含氨基酸的种类齐全,摄食营养丰富的轮虫饵料,可增强鱼苗幼苗的抵抗力,使其成活率达九成以上。
该合作社养殖轮虫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在轮虫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该合作社以小球藻作为轮虫的培养基,使轮虫的活性和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出的轮虫生命力强、产量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有了成熟的技术支撑,阳西正在推进规模化养殖轮虫。目前,全县已有十几个专业轮虫养殖基地,带动了近5000人就业,轮虫年产量达1000万斤,年产值超1亿元。
本期统筹:杨世华梁远红黄韬炜赫鹏翀股牛网配资